《京沪之恋(又名《安之若素》)》作者:波斯湾老鼠

    在沪市相识时,他是大学里最年轻的副院长,是她大学男友的老师,也是她第一个专访对象。碍于身份,碍于年龄,他们都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感。

    在京城再遇时,他是平步青云的政坛明星,她是小有名气的报社记者。没了情感的羁绊,没了身份的隔阂,他们会勇敢的开始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吗?

    跨越京沪两地,跨越15岁的年龄差,都不是你我的阻挡,“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我的爱就有意义。”

    ps:这篇文,只想满足自己关于师生恋和忘年恋的一点小幻想,天长地久或许是个童话,但我愿意让这个童话在笔下成真。如果连憧憬的勇气都没有,那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相信爱情~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秦若安,苏之航 ┃ 配角:周文皓,夏岚,叶仕钊,冷雨薇 ┃ 其它:高干,小虐,he

    第1章 楔子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18岁的女人,含苞待放,娇艳欲滴;

    33岁的男人,成熟稳重,光芒尽现。

    在最美的时节,遇见最美的你,然后开始一段瑰丽的梦。

    第一卷: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2章 第一章

    秦若安悠悠睁开双眼,初醒时的干涩让她不得不又眨了眨才逐渐润湿。躺在床上,看了看屋顶,又扫视了下四周,她终于回想起自己是在哪里。猛地坐了起来,飞快地跑下床,拉开门,光着脚在每一个房间里努力搜寻着。可惜,没有她想见的那个人,甚至,没有一件行李,只有空空如也的家具,好像,这个房子从未有人入住过。

    此刻的她就像这个房子一样,被掏空殆尽,只剩一个空壳。没有爱人的房子,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冰冷,死寂,了无生趣。

    回到刚才的房间,她看见枕边摆放着一本书,《论当代社会的文化启蒙与价值重构》,作者:苏之航。翻开,扉页上一行漂亮的手书:送给我最好的小姑娘,唯愿你锦年静好。落款处一枚朱砂印,小篆体“安之若素”。

    捧着书,秦若安哇地一下大哭出来,蹲在地上。泪珠滴落在书页,霪湿了那一行文字。她赶紧用手去擦,却晕开一团墨黑,将素白的纸张污成一片乌云,也毁了她心头的那一抹纯白。“是不是,我连你留给我的最后一件东西,也无法留存?但这又能怎样,你已经镌刻在了我的心上,消融进了我的骨血,万般种种化为无形,却早已永恒。”

    下一刻,她已坐进了开往机场的计程车,“师傅,十二点之前请务必开到机场,我付双倍的价钱,拜托你了。”

    她不知道能不能在机场见到他,也不知道见到了又能怎样。她只知道,自己一定要去,必须要去,她的心这么告诉她。

    有时候,明明知道毫无结果的事情,但我们还是会执迷不悔,这就像是一种执念。是遵从于情感,还是臣服于理智?此刻,她只知道有个声音在她耳畔说:去吧,不留遗憾。

    机场,闸口,六列正在进关的队伍,却没有他。停机坪上,滑行,起飞,降落。他,会在哪里,是否会知道有一个人在远远地望着他,他的心里此刻会不会想起她?不求你于茫茫人海中的那一瞬回眸,只想再凝望一次你的背影。

    不知过了多久,又一架飞机直冲云霄,带走了秦若安心里最后一点祈望。

    因缘际会之时,我们,还会再见吗?就像两年前那样——

    “秦若安,你的专访准备的怎样了?”编辑部的老师问。

    彼时的秦若安,刚刚升入大二,却已经是校刊的第一笔杆子。她写的新闻,结构严谨,语言洗练。她写的评论,观点犀利,鞭辟入里。这似乎是种遗传来的天赋,她的父母都是新华社高级驻外记者,现在正在驻东欧记者站。但是,人物专访对她来说还是一个未知领域,而她所在的新闻传媒学院,目前还未对大二学生开设这一课程,她只能去图书馆自己学习写人物专访的要领。

    最近,校刊正在策划一个专题,采访在他们大学任教的有海归经历的教师,对比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差异。她所领到的采访任务,是去采访学校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苏之航,33岁,5年前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这里担任哲学院的副院长。

    “嗯,采访提纲我已经列完了,和那位老师约在今天下午。只不过,我手头关于他的资料实在太少,只在网上搜到几篇他的论文,大部分还都是英文的,好头疼啊。”秦若安和老师抱怨着,希望老师能给她一些建议。

    “嗯,这也是你在将来采访中可能遇到的一种情况。在手头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如何在采访中尽可能多的搜集到信息。没关系,如果一次采访不成功,我会再帮你约第二次。去吧,我看好你呦~”校刊的这位老师也很看好秦若安在采访写作方面的灵性,一直在重点培养她。

    下午,如约来到副院长室门口,秦若安再次看了一遍写在采访本上的采访提纲,深呼一口气,轻叩房门。

    “请进。”一个很有质感的男声传出来。

    “苏教授,您好,我是和您约好的校刊记者。”秦若安打开门,礼貌地站在门口自我介绍着。

    “哦,你好,快请进。”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男人从地上的书堆里站起来,扑了扑手上的灰。“你先坐,我这正整理书呢,有点乱啊,你随意,我马上就好。”

    秦若安坐在办公桌旁的沙发上,望着这个忙碌着的苏教授。他真的有33岁吗?可是看上去好年轻啊。格子衬衫的袖管整齐地卷到手肘处,透着一丝干练。挺阔的肩膀,耸直的后背,精窄的腰线,1米8几的个子从后面望去显得有些单薄。这个儒雅的男人,身上散发出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沉静。“腹有诗书气自华”,秦若安突然想到这样一句话。

    “你喝什么,茶还是咖啡?”苏之航整理完手中的书,回过头微笑地看着这个正在溜号的女生问道。

    “哦,不用,不用麻烦。”秦若安回过神来,为自己的走神而不好意思。

    “那么,喝咖啡吧,你们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应该不会喜欢喝茶。你可真有口服,这咖啡还是上午刚从英国和这些书一起寄过来的,一起尝尝吧。”苏之航从柜子里拿出一套漂亮的咖啡杯,给秦若安泡了一杯咖啡。

    咖啡浓郁的香气充斥了整个屋子,让秦若安忘却了刚进来时的紧张。“没想到来采访还有这等好待遇,这教授还真是海龟做派。”秦若安心里偷偷想着,啜了一口咖啡。

    “好吧,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的,我知无不言。我也是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问题可不要太犀利了啊。”苏之航双手搭在一起,支在办公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眸中蕴含着平和、善意的目光,温暖的笑容溢满清奇的面庞。

    秦若安把采访的主题大概跟苏之航说了一遍,“苏教授,我很好奇,您在读博士以前一直都是念的经济学,为什么读博士突然想到改学哲学,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啊?”秦若安开始了采访。

    “噢,这不是第一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上学读书,为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应拘泥于所学的专业。专业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事实上,任何两个不同专业的知识都是有交叉的。我们不应当为了专业,而选择专业,那是职业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所以,经济学和哲学,这两者并不矛盾。”苏之航回答道。

    第3章 第二章

    “那为什么是哲学,而不是其他专业?”秦若安执着于这个问题。

    “因为我念完经济学的硕士,发现自己缺乏的并不是经济学知识,而是一种思维能力。哲学,就是培养人思维的学科,是一种方法论,教会我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经济学问题。这样,很多原本我不理解的东西,就都迎刃而解了。可以说,哲学就是一把万能钥匙,有了它,才能打开更多知识的大门。”

    “您的博士学位是在国外大学拿的,您认为国外的大学教育与国内的有什么不同呢?”

    “我以前在大学读书,现在在大学教书,我的体会是,国外的大学告诉学生什么是错的,而国内的大学通常习惯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这世界上,对的东西总归是少数,而错的通常更多。我在牛津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知识是绝对的。我们中国古语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一样的道理。”

    苏之航的侃侃而谈,让秦若安渐渐忘记了采访提纲,而是很自然地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的话题。似乎,这不是一次采访,而是一场再自然不过的对话。秦若安调动头脑中的全部细胞聚精会神地去领会苏之航的每一句话,为这个男人的睿智、博学和丰富的经历而深深吸引。

    “那么,您认为,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哪些地方还有缺失?”秦若安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我刚回国任教的时候,学校直接安排我带博士生。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博士虽然有很丰富的理论基础,但自主思考能力还很欠缺,他们可以在文章中大段地引用费尔巴哈的机械论与叔本华的物自体理论,却不会用自己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到了博士这个阶段,竟然还不能产生自己的理论观点,还在靠别人的成果来做学问,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也是我们国家始终不能产生伟大思想家的原因。所以,从去年起我开始带硕士研究生,想从更早的阶段去培养大家的自我思考能力。或许,过几年,我也会尝试去给本科生讲课。”秦若安当然知道他也给研究生上课,因为她的男朋友周文皓就是他带的第一批研究生。

    “那苏教授,我可不可以去听您的课,我想把您在课堂中的一些观点也写到采访里。”秦若安并不满足于一场短暂的采访,她很喜欢这个教授的观点,也欣赏他的谈吐,和她平常接触的老师完全不同。

    “当然可以,我的课堂向任何人开放。”

    ……

    坐在从机场离开的轻轨上,秦若安被广播里的报站声打断,中止了自己的回忆。那是她的第一次人物专访,也是第一次遇见他,一场改变了自己整个大学生活的遇见。

    我们的一生中,会迎来送往遇见很多人,有些人擦肩而过,来不及相识就成为过眼云烟;有些人相识一场,然后分别,成为匆匆过客里的一位;有些人,会和我们相知,成为很好的朋友,亲密的伙伴。但惟独和你的相遇,像一颗子弹直射入我的心脏,不差一毫,成为我全部人生乐章的华彩,若没了你,旋律便失去了光彩。

    “或许,从第一次看到他,我就喜欢上了吧,只是当时自己还没意识到。”秦若安心里这样想着。

    如果你有邓布利多的魔法棒,能够抽出苏之航头脑中初见秦若安的那条记忆放进冥想盆中,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青春飞扬,闪烁着求知若渴的目光专注地看着他,认真地问他问题,认真地听他讲话,认真在采访本上速记…
本文链接:https://www.82wn.com/12_12243/2950836.html